創14:1-24
亞伯拉罕並不因為晚輩羅得過去只顧自己的行為,置羅得於危難而不顧;相反地他毫無猶疑的就幫助他,在此也看到上主的力量與協助,使一個小小的家族可以戰勝諸王。戰勝意味著也大有進帳(戰利品),因此總要獻祭。
這時一個神祕的人物出現,撒冷王麥基洗德,他是君王也是祭司,他以餅和酒來祝福亞伯拉罕,在舊約這是絕無僅有的。
麥基洗德也代表「至高的上主」接納亞伯拉罕十分之一的奉獻。
麥基洗德的意義要等到新約基督來到才更看出其意義,因為他在許多方面都象徵著基督的祭司角色(參上週希伯來書的日課7:11-26);然而在此我們可以默想亞伯拉罕的行為,他不記仇(救羅得),不貪心(不含糊地獻上十分之一),我們是否也能如此對人與對上主?
聖餐前我們的認罪,常常提到對人與對上主的虧欠,對人不但要不記仇,更要愛仇敵,對上主不但要獻上十分之一,更要獻上自己成為活祭。
在這標準下我們只能說(唱),「求主憐憫!」了。
來8:1-13
更美之約,這是舊約與新約的分別。舊約因為要遷就人的經驗,所以會有具體的要求,如割禮、獻祭等等作為守約的記號,但是新約則強調要心靈與誠實,意即不是以哪一個宗教活動表示守約,而是我們全然要過一個守約的生活。
舊約所指向的彷彿是一個具體的國度或應許之地,新約指向一個更美的境界,經過主耶穌基督的救贖,「人可以更真地成為人」,律法無須刻意遵守,因為律法將內化為我們的生命素質。你可曾在這個新的向度中不斷成長,還是仍舊過著「律法的生活」?
約4:43-54
基督再次向世人顯現祂的能力,祂無須救活了因病無法出門、親自來就醫的孩子,與第一次神蹟不同,祂無需要作些什麼,只是人信祂的指示,事就成了。你如何用信心回應上主的指示呢?